婚姻见证:蔡文浩与杨旅复的“妇唱夫随”
文丨陈丰盛牧师
在浙江教会历史上,一对夫妇的生命见证是值得研究、值得效法的,就是蔡文浩牧师与杨旅复老师。蔡文浩牧师是浙江教会领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主持全省教会恢复工作,帮助教会解决实际困难,亲手创办浙江神学院,并在他的主持下推出《中国教会规章》。而妻子杨旅复老师,则是公认的中国基督教的音乐家,以浙江神学院为基地,推动整个浙江教会的圣乐发展。在他们共同服侍的几十年里,我们实在看到“妇唱夫随”的见证。
蔡文浩是江苏江阴人,生长在苏州。杨旅复浙江诸暨人,早年到苏州读书、工作。他们在苏州认识,后来又一起到燕京大学、沪江大学深造,于1945年2月3日结婚[1]。杨旅复回忆:“在珍珠港事变之前,我们就认识了,我们一起去北京(燕京大学)。我去读音乐系,他去读宗教学院。北京回来以后,我不肯结婚,我说一定要等我大学毕业,才结婚。所以在大学毕业之后,我们就结婚了。”[2]蔡文浩的大女儿蔡晴达说:“我妈的娘家在杭州,因家中是继父,故妈妈不常回家,在苏州上学时小姑妈与我妈是同学,因此放假时常就去小姑妈在苏州的家,认识我爸爸是顺理成章的。”[3]小女儿蔡晴辉回忆:“我问父亲,那你为什么会喜欢上母亲的?他说最初是被母亲的琴声吸引的。”[4]
杨旅复与蔡文浩的个性相异,一个是沉静、一个开朗,一个寡言、一个爱讲笑话。蔡文浩天生开朗、幽默,且很懂得料理家务,杨旅复则相反。蔡晴辉也回忆道:“父亲跟我说过,母亲不太会料理家务。在大学期间,有一次因抗战要转校,大家都各自整理好了行李,父亲跑到母亲的宿舍,只见东西摊了一地,母亲坐在床边发呆。父亲讲起这情景觉得母亲是即可爱又可怜。”[5]
杨旅复评价蔡文浩是一位“开朗得体”的牧者,她回忆在结婚前的一个逸事:“当我们结婚前,我对他说:‘我不善于讲话’,他说,‘没关系,家中有我一个人讲讲也够了’”。[6]在《沪江年刊》中,一位署名“安”的同学,给杨旅复做了很特别的评价:“沉静的外表,内心却蕴藏着深切的挚情,没有虚伪,更没有做作,她是一个思想精锐的实干家。在她就学沪江的过程中,她所交的友人,虽然并不是理想的多,但每一个认识她的人,都觉得她的友情是可爱的。”[7]
结婚后的第二年,他们就有了一个女儿。在女儿6个月的时候,他们双双得到美国全额奖学金,一起到美国留学。[8]杨旅复入美国威士敏斯特合唱音乐学院进修,主修合唱指挥。后来,由于挂念在国内的女儿,就提早回国。蔡文浩则先入普林斯顿神学院就读硕士学位,后入哲吾大学就读博士学位,于1949年回国,与妻子共同献上自己,在浙江教会中留下美好的见证。
初由美国回国之时,杨旅复老师应中华基督教宗教教育促进会之邀,与女教士德爱睦一起主编《儿童圣诗及崇拜文》。该书于1951年3月由中华基督教宗教教育促进会出版,由广学会发行。杨旅复老师负责该书的“第一辑:儿童圣诗”的选编,而德爱睦女士则负责《儿童崇拜文》的编辑。在《儿童圣诗》中收录杨旅复老师8首译作,另收录有她创作的曲调2首。
蔡文浩牧师虽然没有妻子杨旅复一样经过音乐专业的训练,但他从小在教会里长大,在潜移默化中对教会音乐有热衷。蔡文浩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均编辑过赞美诗集,且广受教会欢迎。1956年3月,上海广学会出版一本诗集,名为《圣诗选集》。至1957年4月,即两年后,该诗集第三次印刷,总印数达到二万。改革开放,蔡牧师担任浙江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的要职,深知圣诗对于基督徒生活的影响。在蔡牧师主持下,浙江基督教于1980年11月发行了《赞美诗(简谱本)》6万本。[9]至1981年12月,与《讲道集》共同发行30万册(具体数量不详)[10]。该诗歌集暂时满足了浙江教会信徒的需要,直到1983年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赞美诗(新编)》的面世。
1980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恢复工作,中国基督教协会正式成立。蔡文浩与杨旅复共同担任圣诗委员会委员,而杨旅复则更兼任《赞美诗(新编)》编辑委员会委员。在担任中国基督教圣诗委员会委员之后,蔡文浩开始为新编辑的《赞美诗(新编)》作词,由妻子杨旅复谱曲的,全部收录在《赞美诗(新编)》中,分别是:第110首,《复活喜讯歌》(1982年);第125首,《教会我所爱歌》(1982年);第170首,《学做好牧人歌》(1982年);第331首,《效法诸圣歌》(1982年)。四首圣诗均为中国教会信徒所欢迎与传唱的诗歌,尤其是《学做好牧人》最为信徒所熟知。曹圣洁牧师评价说:“在蔡牧师和杨先生合作创作的圣诗中,《学做好牧人》是流传最广的一首,在按立牧师的典礼上经常被唱诵。它说明作为牧人,要效法主耶稣愿为羊舍生的奉献精神,更反映出牧人必须谦卑,学习去做好。” [11]在1993年蔡文浩牧师去世的追思礼拜上,杨旅复老师亲自指挥圣诗班献唱《学做好牧人》,该圣诗班中有七位是她的女婿与孙辈,借此纪念蔡牧师。
在浙江教会中,杨旅复老师是公认的教会圣乐事工发展的推动者,而蔡文浩牧师作为浙江省基督教的领袖,对于妻子的工作给予完全地支持与鼓励。1979年,杨旅复老师积极协助鼓楼堂圣诗班的组建并担任指挥,接着又任思澄堂诗班指挥。自1984年10月浙江神学院开办以来,杨旅复老师一直任神学院教师,推动浙江教会圣乐事工。
在生活中,蔡文浩与杨旅复有很好的搭配。蔡文浩是一位幽默的牧者,杨旅复是一位严谨的圣乐专家。在家庭生活中,蔡文浩在忙碌之余,还乐于教养五个女儿,担负家庭琐碎事务,而杨旅复则是全身心在工作上,很少担负家务。不过,杨旅复有一项个人的爱好,就是烘烤、焙制西点,每当家里有客人来访,她就会制作精美可口的西点招待客人。夫妇俩几十年如一日地彼此相爱、相互搭配,同心服侍教会,成为美好的见证。
[1]根据美国普林斯顿神学院蔡文浩档案,该档案由在美国留学范颂恩姊妹于2017年4月18日赴普林斯顿神学院查阅而得。
[2]《访问杨旅复女士》视频,谭静芝,2007年。
[3] 2017年5月20日微信谈话记录。
[4] 2017年6月6日微信谈话记录。
[5] 2017年6月6日微信谈话记录。
[6]杨旅复:《追忆蔡文浩》,油印稿,1993年11月。
[7]《沪江年刊》第28卷,1945年,第66页。
[8]《访问杨旅复女士》视频,谭静芝,2007年。
[9]丘恩处著,〈杭州鼓楼礼拜堂访问记〉,载于《基督教周报》第859期,1981年2月8日,第5版。
[10]《天风》1982年第5期,复总11号,上海:中国基督教两会,1982年9月30日,第29页。
[11]曹圣洁著,〈缅怀一位好牧人——蔡文浩牧师〉,载于《天风》,第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