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信仰造就 > 神学思考 > 文章

浅谈建设节约型社会与基督徒的职责

供稿:思澄堂 发表于:2016-06-14

《浅谈建设节约型社会与基督徒的职责》


  迈入21世纪的中国,充满了在世界舞台上独领风骚的契机,但也有不容乐观的资源危机。温家宝总理说:“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时度势地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这是国情所需,也是发展所需,更是全面小康目标所需。基督教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有哪些职责和可供资源呢?

一、从基督教经典看节约资源的意义

基督教的信仰、神学观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调节信教群众的经济生活,客观上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圣经》教导基督徒要诚实、公正、守信的个人职业道德和商业美德(参利19:35-36;申25:13-15;箴20:10;摩8:5-7)。因此,《资本论》的作者马克思.伟伯认为,宗教对社会经济发展是起着积极、进步的作为。

基督教反对浪费,不主张铺张。有人以为“万物可任意妄用,并取之不尽。”这是误解了上帝创造的美意。最近有专家提出要修改小学课本上中国是“地大物博”为“地大物匮”的说法,志在改变人的消费思维而不浪费资源,可谓用心良苦。《创世纪》1:26、28节记载上帝把创造好的大地交给人来管理,人是上帝与自然万物之间的中介。因此,人是自然的管家。《圣经》要求作管家的务必“忠心”地管理好上帝所托付的管理使命(参林前3:2),不浪费上帝赐给人类的资源。如果把应该节约的浪费,即为不义之管家。上帝虽然应许人类供应所需用的一切,但从未纵容我们可以浪费。正如《圣经》中一位穿紫色细袍的财主,由于天天奢华宴乐,最终遭致亚伯拉罕的严厉责备(参路16:19、25)。人若浪费资源,小康之日,可望不可及。

记载在《路加福音》15章中的浪子,他把父亲交给他的家产变卖,然后收拾往远方去了。在那里“任意放荡,浪费资材”。后来“遭遇饥荒,就穷苦起来”,结果落到了给人放猪的地步,连想吃猪吃的豆荚子也没有人肯给他,这时才后悔莫及。这告知我们今天的责任是“爱主、爱人、爱地球;再用、再造、再节约。”“再用”指象纸张、家具、衣物、电器、书本及日用品等,皆可重复使用,以达物尽其用。“再造”即如纸、塑料等使用后的废物分类处理后回收再造。“再节约”指减少使用及代替使用,如手帕代替纸巾等。这样达到了循环经济的要求。

在《约翰福音》6:5-14节记载耶稣用“五饼二鱼”使五千人吃饱的事迹,尽管供应如此丰富,但耶稣并没有因此放任门徒任意浪费,反而要求他们“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门徒就收拾了十二篮子,又可供几人或一人几顿的饭食。基督教提倡“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使每一位基督徒树立“崇尚节俭,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增强基督徒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知道节约资源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更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从基督教历史看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教会自第3世纪后,对财富的态度从鄙视转为崇高,结果出现了为牟利而争权夺利的现象,严重出现了世俗主义倾向,一些人开始接受修道主义的出世和自我苦行的观念,以示对财物浪费和人心为求物质而争夺的反抗,过着简单的苦修生活。这种“修道精神”至少提醒人们要节约物资,告诫人们不可浪费。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在16世纪兴起的宗教改革,其中少为人知的理由之一,是看不惯罗马天主教的浪费。“要求教会廉洁,主张简化宗教礼仪。”那时教会崇拜礼仪非常庄重,步骤繁缛,时间冗长;举行仪式时,教堂内灯火通明,烛光万点,神职人员身穿华贵圣衣,巡行队伍手捧金光灿灿的《圣经》,晃动烟雾缭绕的香炉,举着幡旗十字架,边走边唱赞美诗。这虽然显示仪式的隆重,但却费财、费力、费时。路德决定革除教会中的繁文缛节,“使信众彻底从精神的禁锢中解脱出来”。宣告《圣经》是教会真理的唯一来源,是信仰的最高标准和权威,并要求教会廉洁、节约。

用这种节约精神来衡量今日个别地区的教会,在自己没有实力建造大教堂的条件下,竟刻意盖大教堂,要一比高低,争得全省第一,甚至全国第一,而不惜去各地募捐,兄弟教会碍于情面只好勉强捐献,这有违节约的原则。没有必要攀比谁造的教堂大,应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再说,大又如何呢?“上帝果真与世人同住在地上吗?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况我所建的这殿呢!”(代下6:18)说穿了是为个别人的面子而争强好胜,却不惜消耗教会有限的奉献资源,弄得信徒筋疲力尽。如此不惜教会的有限财力、人力和时间,是今日教会不足取的。教会应以节约为重,使教会从外围硬件的建造转向内在软件的建设,从教堂的建造到神学思想的建设。

 

三、从基督教神学眼光审视浪费的原因

自近代以来,当人在“催毁”神学世界观后,绝对性地张扬了自身的主体地位,使人的形象变成了人曾大肆讨伐的上帝的形象。在这种意识指导下,人对自然进行索取,却付出了代价——生态危机、环境污染、资源缺乏、物种枯竭等现象接踪而至,并日益严重;这是人忽视了自然对于人类所具有的家园、根基与母体的意义。由于人以自己是世界的主宰的形象自居,骄奢的情绪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君不见:大白天办公室无人,却灯火通明;居室中孑身一人,仍空调大开四季如春;水槽边洗几只碗却流水如潮,复印机旁废纸成堆……习惯了这些,便熟视无睹,一切为了方便却不惜浪费资源。岂不知在关键时刻,资源是金钱难买的。

古人说:“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老祖宗的话指出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也是自我保护和发展的基本价值观念并行动规范,更是体现了人类在环保和资源利用的一种朴素与自觉的理性,代替了人类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源起。

耶稣说:“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太26:52)神学家莫特曼也说:“人为地破坏自然必会得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上帝虽委人以“管理”之重任,但管理不是统治,更非肆意践踏。“修理看守”(创2:15)是要人去呵护、照料自然和善用各种资源。保护上帝的创造和节约上帝赐给人类的资源,是一种荣誉神的工作,值得基督徒的拥护和参与。基督徒作为上帝的管家,断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同流合污。

 

四、从基督教语言为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责任

基督教十条诫命的第一条,上帝警告人“不可拜偶像”。这是提醒人绝对不能把消费和享乐当神来拜;十诫的最后一条吩咐人“不可贪心”。则是说消费和过度享乐,其实就是贪婪的化身。人要有知足心,若没有知足的心,每当旧的“需要”被满足后,新的“需要”便随之而来。富兰克林说:“所有的东西,节省就是便宜,浪费就是昂贵。”我们不能浪费单位里的财物,必须节约。不是说生活好了就可以浪费了,节约是给社会贡献,是一份智慧。俭朴是一种美,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圣经》强调人的工作是神呼召的(参传3:17;赛45:11),每个人都应回应上帝的呼召,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资源,不过分消耗。“实验证明,一个水龙头每秒漏滴一滴水,一年便要滴掉360吨水。”勿以恶小而为之。浪费之事,人人该绝,节约之处,俯首即是。16世纪著名神学家加尔文说:“节约一分钱,就是为上帝赚取一分钱。”“我们不该偷懒,一切时间是宝贵的,是神赐的,偷懒就是偷上帝的时间,浪费金钱就是在浪费上帝的钱财。”用这些特殊的信仰语言教导信徒们把信仰结合在各自的工作里,为上帝作工,也为上帝节约,再为上帝经营。这就是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滔滔江河汇于细流,巍巍高山起于垒土。”节约人人可为,节约时时可为,节约处处可为。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珍惜每滴水、每度电、每张纸、每粒粮,尽自己所能节约每一点资源。

 

结语:

社会要有共识的道德理想,包括宗教道德才能生产崇高的道德拉力,使每个社会成员自觉地去节约。节约的本意是杜绝浪费,而不是减少消费。如果减少消费,经济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因此我们“可以消费,但不能浪费。”消费不等于浪费,对个人来说,即使是高档消费,只要有需求,又力所能及,也属正常消费。关键是在消费过程中,要杜绝浪费。

在21世纪的今天,提倡节约观,既促进经济发展,又符合节约本意,还不违《圣经》真理。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又能节俭财富,转而帮助他人,扩展基业,保护环境,去履行最大的社会责任,我们的祖国就能确立完善的市场经济,成为名列前茅的世界经济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