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诗歌音乐> 文章

赞美史话 | 第151首_清早敬拜歌

发表于:2025-01-25 14:16    浏览量:241


.


        


经 文

   以赛亚书5章4节:

       “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听,像受教者一


清早敬拜歌

一、段毓贞与《清早敬拜歌》

《清早敬拜歌》的词曲作者段毓贞,1930年出生于一个基督徒家庭。她自幼经历坎坷,1岁丧父,2岁丧母,家中六个子女,她最小,依靠姐姐们当童工维持生计。尽管生活清贫,但她在教会环境中长大,8岁开始参加儿童主日学,学习圣经故事、背诵金句,并学会了许多赞美诗。后来,她因家境困难进入教会办的伯特利孤儿院就读,15岁时随大姐前往杭州,白天当练习生,晚上读夜校,并于1945年受浸归主。


二、音乐与创作

段毓贞从小喜欢唱歌,拥有女高音歌喉,参加教会后一直在唱诗班以歌声赞美神,除教会被关闭的阶段外未曾间断。1979年上海沐恩堂复堂时,她是第一批唱诗班成员,如今虽年过花甲,仍在景灵堂唱诗班献唱并担任指挥。她表示,圣诗对她的影响深远,是她童年时期的喜乐、青年时期的鼓励以及疾病缠身时的安慰,她立志献身事主也受圣诗启发。

段毓贞与林声本牧师结婚,二人在圣诗创作方面互相促进。她曾发表过一些创作的儿童诗歌与经文短歌。《清早敬拜歌》是她在1982年初夏的一个早晨灵修时创作的。她回忆当时的情景:空气清新,晨风拂面,周围宁静,鸟雀啼鸣,窗台上的小花含苞欲放,她沉浸在与恩主交通的甜蜜中。这首诗再现了当时的美好光景,歌词美丽、真切、诚恳,曲调蜿蜒动人,如音画素描般甜美。


三、创作细节与影响

《清早敬拜歌》歌词的第一节第三句原为“鲜花待开放”,后经同工建议改为“欲开放”,更能表达竭力追求之心。作者常想起先知以赛亚的话:“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听,像受教者一样”(赛504),她希望唱者每天都能有这样的追求经验。全曲最后一句原为低音5,经女儿建议改高八度成5,显得更有希望和信心,构成了圆满的结尾。

段毓贞的作品被《新编》选入的除《清早敬拜歌》外,还有第330首《历代妇女多圣贤》和第354首《尽心尽意爱众人》。这些作品展现了她对信仰的深刻理解和对音乐的热爱,为基督教音乐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

注:本文摘自《赞美诗(新编)史话》 王神荫编著


播音:江   虹

编辑:庄期凯

初审:宋晓锋

复审:庄期凯

终审:蒋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