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 文
耶利米哀歌3章24节:
“我心里说:‘耶和华是我的份,因此,我要仰望他’”
主恩日新歌 一、《主恩日新歌》创作背景与特色 《主恩日新歌》由著名神学家、牧师贾玉铭创作,原载于其著作《圣徒心声》第30首。这首诗歌以“新”为核心主题,歌词中反复出现“新生命”“新长进”“新思想”“新经验”等词汇,强调“每天早晨主的恩典都是新的”,并勉励信徒“日新又新作新人”,是一首极具激励意义的赞美诗。 二、贾玉铭牧师的生平与贡献 贾玉铭(1879—1964),字德新,号惺吾,山东昌乐人,是中国基督教福音派的著名神学家、神学教育家、解经家。他一生致力于神学教育与著作,曾担任多所神学院的教授与院长,著有《神道学》《圣经要义》等多部神学著作。他还编著了《灵交得胜诗歌》《圣徒心声》等赞美诗集,其中许多歌词出自其手。 三、《主恩日新歌》的曲调创作 《主恩日新歌》最初配以《新编》第302首《恩友歌》的曲调。1981年,《新编》编辑委员会委员杨旅复为这首诗重新谱曲。杨旅复1916年出生,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社会系,并在美国威士明特合唱音乐学院进修,长期致力于圣乐推广,曾担任中国基督教协进会音乐干事。 杨旅复在谱曲时,采用了传统的四拍子赞美诗格律,同时注重使曲调符合汉语的四声音韵及歌词的含义。她通过巧妙的节拍和节奏设计,如在每个乐句的第一、二字之间使用长短拍,后半句用八分音符,营造出活泼的情绪。特别是在“主恩无尽”叠句部分,通过模进手法使曲调逐渐上升,最终达到全诗的高潮。 四、《主恩日新歌》的文化与神学意义 贾玉铭在创作《主恩日新歌》时,结合了《圣经》中“每早晨这都是新的”(耶哀3:23)与中国成语“苟日新,又日新”,使歌词充满了丰富的文化与神学内涵。这首诗歌不仅表达了对上帝恩典的赞美,也体现了中国基督徒在信仰中的独特体验。 《主恩日新歌》的创作与传播,展现了20世纪中国基督教音乐创作的成就,同时也为推动“圣诗中国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
注:本文摘自《赞美诗(新编)史话》 王神荫编著
播音:江 虹
编辑:庄期凯
初审:宋晓锋
复审:庄期凯
终审:蒋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