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 文
以赛亚书6章3节:
“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他的荣光充满全地”
Day is dying in the west
黄昏崇拜歌
《黄昏崇拜歌》是一首19世纪创作的优美晚间赞美诗,其曲调平稳庄重,通过歌声传达出深刻的情感。诗歌从“红霞渐褪日西沉”的自然美景出发,引发对“虔祝永晨快来到,不落朝阳常照耀”的美好向往,将人、神、自然三者融为一体。
一、词作者拉思伯利(M.A. Lathbury,1841—1913)
拉思伯利是美国纽约州的中学美术教员,其父亲和两位兄弟均为卫理公会牧师。她自幼受家庭教育熏陶,热心宗教,专长美术及写诗,是一位职业画家。她曾为主日学写诗作画,并组织青年信徒成立“向上看团契”,倡导“向上看而不向下看,向前看而不向后看,向外看而不向内看;奉主的名常助人一臂之力”的生活准则。拉思伯利曾听到主的召命:“把你的艺术和诗歌都奉献给我吧。”因此,她协助创办了桥头洼集会所(Chautauqua Assembly),该集会所位于纽约州的一个小村庄,由卫理公会牧师文森特博士(Dr. Vincent)创办,旨在为各界人士提供露营和研讨工作的场所。
1877年,拉思伯利应文森特博士之请,为该集会所写了一首供晚祷礼拜用的圣诗,她根据以赛亚书第6章第3节“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他的荣光充满全地”写了这首“红霞渐褪日西沉”的赞美诗,该诗被该集会所用作每主日晚祷时始礼唱诗,达六十余年之久。
二、曲作者舍温(W.F. Sherwin,1826—1888)
舍温是美国浸礼会有名的作曲家和唱诗班指挥,毕业于波士顿音乐学院。他被文森特博士约请加入桥头洼集会所,负责组织圣诗班并作音乐指导。他是美国著名宗教音乐家梅森的学生。这首曲子是他专为拉思伯利的《黄昏崇拜歌》所谱,故名《桥头洼》,在美国通称为《晚祷颂歌》。舍温指挥唱诗班非常严格,唱诗班的演唱常常深深地打动人心。《新编》第165首《擘开生命饼歌》的曲调《生命之饼》也是他谱的。
三、歌曲的流行与影响
《黄昏崇拜歌》的流行,得益于其优美的曲调和深刻的歌词。它不仅因其美丽、安详、庄严而受到欢迎,更因为它以天上的崇拜作为结束语,满足了当时一些人认为赞美必须有天上崇拜才算全备的观念。这首诗在桥头洼集会所使用长达六十余年之久,成为每主日晚祷时始礼唱诗的重要曲目。
——————————————————————
注:本文摘自《赞美诗(新编)史话》 王神荫编著
播音:江 虹
编辑:庄期凯
初审:宋晓锋
复审:庄期凯
终审:蒋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