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读书的基督徒
发表于:2016-06-14 15:37 浏览量:2852
《做一个读书的基督徒》
——张效法牧师
“无知是异端之源,而非敬虔之母。”——清教徒神学家Cotton Mather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太22:37-38)
最近在接待一位信徒时,问到一件事.她在听道时,有个教会负责人引用《林前》8:1节 大讲“知识无用论”,说:“你的孩子读书老是不及格,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要读书,让你的孩子追求圣灵充满,他就有智慧了,就不用辛辛苦苦地读书了。”都什 么年代了,还讲这种谬论?可能自己没有好好读几天书,还信口雌黄劝别人不要读书。这样的人还竟然作教会的负责人。而且以此认识“圣灵充满”的功能,真使人 哭笑不得。这也钩起我在儿时听见过类似“知识无用论”的话,说:“读书是没有用处的”,因为“知识叫人自高自大”。因此出现了有些基督徒家长不让自己的孩 子读书的事发生,让外教人笑话。回想过去,面对现状,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也不免心酸,甚至有种悲哀的味道。这种“知识无用论”不仅是对知识本身的轻看, 更是对神话语的错误理解,以至误己害人。
有 些人讲“知识无用论”,是因为自己没有多少知识学问,怕别人笑她或有一天起来强过她,使其失去在教会里应有的地位;还有些人讲“知识无用论”,是因为误信 误传,中了骗人的法术和仇敌的诡计。其实,有知识为什么一定要自高自大呢?有真知识的人会自高自大吗?“知识无用”恐怕是某些不肯学习知识理论之人的一句 托词吧!证明自己弃绝知识的做法是她怎样忠心跟随《圣经》的思想。如果我们这样理解,那是对保罗记载在《林前》8:1节经文彻头彻尾的误解,而且是可怕的误解。我们不要忘记写《哥林多书信》的作者乃是一位学富五车的大学问家,他并没有因此而“自高自大”,反而穷其一生,孜孜不倦地对知识的追求,堪为后世学子之楷模。甚至在晚年被囚于漆黑之处,仍不忘留于加布的书卷与皮卷(参提后4:13),且在致《腓立比》教会的书信中劝勉他们的爱心要在“各样的知识和见识上多而又多地增加。”(腓1:9)
如何正确理解保罗在《林前》8:1节的经文呢?我们先来看看不同的翻译:
“论到祭偶像之物,我们晓得我们都有知识,但知识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林前8:1和合本)
“关于祭过偶像的食物这一个问题,我们以为‘我们都有这方面的知识。’其实,这一类知识只会使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林前8:1现代译本)
“现在让我们谈谈祭祀假神的食物的问题吧。我们对于这件事已有相当的知识。但单有知识会使人自高,惟有爱心才能叫人真正得益。”(林前8:1当代译本)
保 罗之所以讲“知识叫人自高自大”的话,有其特殊的背景。在社会方面,因为“希腊人是凡事敬畏鬼神”,导致各样食品都祭过偶像。在教会方面有人认为偶像算不 得什么,可以吃;但也有人因为认识不足,导致良心软弱而不敢吃。结果第一种人因有健全的知识就毫无禁忌的吃了,这却使第二种人感到十分困惑,良心不安。这 时,保罗责备第一种人缺乏爱心,劝他们应该顾念弟兄的软弱,俯就卑微,用合宜方式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观念。
知识本书是中性的,并不必然引起仁的骄傲自大,也非必然引来爱心的关顾。知识是造就人或使仁跌倒,完全视乎使用者的心态如何,归根结底是人性的问题。“知识是叫仁自高自大”完全是保罗针对哥林多教会信徒的情况说的(参林前4:6、18、19,5:2),而绝非陈诉一个真理。
我们今天追求知识的目的不是使自己有“自高自大”的资本,乃是要藉正确的知识去更好的服侍神,有效的帮助人。同时,我们行事为人不是单凭知识,更是要凭爱心。爱,永远是我们应用知识的原则。
我 们如果单有知识而没有爱心,对别人常常会造成种种伤害。但是,爱心如果没有知识相伴,同样是危险的。如:异教徒对假神的虔诚。他们的态度我们无可厚非,但 他们的爱却没有丝毫价值,他们缺乏正确的信仰知识。虽然以色列民得天独厚领受神的启示,但他们中间仍有“因无知而灭亡的”(何4:6)。今天不少称为基督徒的人因缺乏知识,使信仰变为迷信,对真神的敬拜沦为偶像崇拜。这是多么辜负神的启示啊!
一、读书是要遵循经训
我 们无论如何不能忘记,神是知识的源头,他是全知的神。有一位神的老仆人说得好:“现今是什么时代?是知识爆炸,信息雪崩的时代。我深感自己跟不上了,巴不 得有二只脑袋,可以多学习一些新知、新学。有人误解《圣经》,以为经上有句话‘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就小看知识了,岂知这是相对而 言,知识不如爱心更伟大重要。今天社会上的人都普遍提高了文化水平,我们如果跟不上,如何能够引人归主?如何能使有文化有学问的人归主?所以一定要求知, 知识越多越好。”
如果我们不读书,就会一字不识,那又如何去“吃”“神口里说出的一切话”呢?(参太4:4)神的话语是基督徒赖以存活的灵粮。如果神的话语如此重要,我们就应当用百般的智慧去认识圣经,“寻找他如寻找银子,搜求他如搜求隐藏的珍宝”(箴2:4)。要明白圣经,必须“详细察看”(雅1:23),“要知道这道是与不是”(徒17:11)。而且在查考圣经过程中,我们要明白经文的语意、文法,圣经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文体的解经原则,就需要许多书籍的帮助。而且,前人的释经著作中有许多亮光能帮助我们更深地理解圣经。
《圣经》本身是如何看待知识的。《箴》2:10节说:“智慧必入你心,你的灵以知识为美。”《箴》24:5节说:“智慧人大有能力,有知识的人力上加力。”《徒》7:22节说:“摩西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说话行事都有才能。”《彼后》1:3-5节说:“……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林前》12:8节 说:“这人蒙圣灵赐他智慧的言语;那人也蒙这位圣灵赐他知识的言语。”由此可见,《圣经》本身并不轻看知识。所以,轻看知识是没有根据的。我们的知识不是 太多,乃是太少。想想神造宇宙万物,又造灵界活物,这一事实的本身就包含着数不尽,说不清的知识。我们无法轻看,我们只怪自己所学太少,所知太少。“人类 的责任,我们的义务是要运用神所赐的头脑,去发掘知识,开发知识,从知识中得到更多益处。”
那为什么有人会轻看知识呢?甚至有某些属灵爱主的人也是如此呢?究其原因是因为观念的偏差而轻看知识的倾向。他们最常用的二处经文是:“不是倚靠势力,不是依靠才能,乃是倚靠耶和华的灵,方能成事”(亚4:6)。“……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林前8:1)。这些话确实写在《圣经》中,然而理解不当,就会发生偏差。但是,知识对于一个追求生命长进的人,起了“加力”的作用。看看摩西他“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说话行事都有才能。”(徒7:22)看看保罗在希腊的雅典怎样与伊壁鸠鲁派的人辩道(徒17:16-34)。 保罗运用充分的知识来对付希腊哲学的这些人。如果叫彼得来辩,可能他“吃不落对付”。保罗曾受教于那时代最好的学者——迦玛列的门下,受过严格的训练,拥 有丰富的知识,知道如何清楚地以很有说服力的讲道来表达他的信仰。再看看历代被神大用的仆人们,我们就可以认识到这一重要的事实。
二、读书是要尽意爱神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的第一,且是最大的。”我们或许都知道“尽心、尽性、尽意”就是用我们的全部生命去爱主,但我们很少想到“尽意”究竟意味着什么。“意”在希腊文中是“智性、悟性、理性、理解”的意思,英文翻译成“mind”。 “尽意”意味着我们要充分使用神所赐予我们的悟性或理性来认识神、侍奉神。我们看重的往往只是热情,是感情的投入,对建立在真理根基之上的委身却很少强 调。我们以为对神一往情深,那就是敬虔。然而,没有真理作为根基的热情是非常危险的。论到以色列人,耶和华自己说:“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何4:6)。论到以色列人,保罗说:“我可以证明他们向神有热心,但不是按照真知识。”(罗10:2)清教徒神学家马瑟(Cotton Mather) 也说:“无知是异端之源,而非敬虔之母。”中国教会继承了敬虔主义的优良传统,十分强调个人与神的关系。这一点是神对中国教会的祝福。但是,与敬虔主义相 伴而生的反智主义却给中国教会带来了无穷的祸害。在许多农村地区,教会遭受各种各样异端的侵害;在城市,各种攻击基督信仰的思想在不断扩散,教会的回应能 力很匮乏。当我们认识到神要我们“尽心、尽性、尽意”爱他时,我们就不能再做一个不读书、思考的基督徒。因为不充分使用神所赐给我们的理性,就是不“尽 意”,不尽意就不能以神所喜悦的方式敬虔度日。也许我们主观上很敬虔,但是偏离了真理,我们的敬虔便会成为疯狂。因为“无知是异端之源,而非敬虔之母。”
三、读书是要认识传统
基督信仰是一种历史性的信仰,有着丰厚历史传统。虽然神的启示已经一次性地启示在圣经上, 但是神的大能作为却贯穿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旧约中上帝常常对以色列人讲述他在以色列民族历史中的作为。今天的教会同样需要了解神在历史上的作为,包括教 会历史本身和教会历史的神学遗产。教会历史能帮助我们保持国度的意识,使我们的心胸不致狭隘;能让我们看到上帝的作为,从而坚固我们的信心;能警戒我们, 使我们不再重蹈覆辙。神学的遗产是我们解决当代问题的重要资源,也是丰富我们信仰生活的宝贵财富。
四、读书是要传扬福音
福音的对象是每一种阶层的人,如果基督教的道理只适合没有学问的人听,我们终会被知识分子抛弃。当保罗在雅典看见满城都是偶像时,心里焦急,就到犹太人的会堂里与犹太人和虔敬的人传扬福音,并且与当时的知识分子伊壁鸠鲁和斯多亚派的学士辩论(参徒17:16-31)。 伊壁鸠鲁和斯多亚派是希腊文化中主要的哲学派系。如果不是保罗学富五车,大有学问,他能与这些有识之士辩论吗?答案是不可能的。如果让彼得去雅典与这些大 学问家辩论的话,可能的结局会是哑口无言,无话可说。保罗是来自教育中心大数,受过严格训练又有丰富知识的保罗还是一位教师,曾在那时代最好的学者迦玛列 门下受教,他胸有成竹,晓得如何清楚地又很有说服力把自己的信仰表达无疑。单凭信心就去传福音是不足够的,我们应该像保罗一样,必须充分装备自己。我们对 圣经认识愈多,愈明白它的意义,以及愈知道如何将圣经应用在生活里,我们所说的话就愈有说服力。这并不表示在我们觉得已有足够的准备之前,我们不应该向人 传讲福音。我们应该以我们所知的去作工,但却要常常渴望认识更多,以便能接触更多人,更晓得如何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论点。保罗说:“向犹太人,我就做犹 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虽不在律法以下,还是作律法以下的人……”又说:“凡是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 处。”所以,读书是必要的,为的是传扬主的福音。”
像亚波罗之所以“有学问,最能讲解圣经”(徒18:24),是因为他读书很多。就是保罗在晚年的时候,还不忘记学习。“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提后4:13)正因为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最后靠圣灵的大能叩开了外邦人的福音大门,成为外邦人的使徒,写出13卷新约书信。连非士都对保罗说:“你学问太大了!”(徒26:24) 我们今天传福音时如果只是很肤浅地把一些感性的东西带出来,我们今天谈信仰时,如果没有先破除信仰的拦阻,我们今天护教、卫道、辨证真理的时候,如果连对 方所持守的哲学理论内容都不了解,我们的事奉就不能生根建造,我们的果子就不能长久存在。当然传福音的人不都是最有学问的人,像圣经中的彼得是渔夫,阿摩 司是牧羊人;但是,如果多读点书,能够更好为主作工、传福音,那不是好事吗?!
“智慧的言语”和“知识的言语”,在《林前》12章提到的9种恩赐中,排在最前面的两种是语言。为的是要把神的道尽量讲清楚,传扬真理的奥秘,讲明福音的大能,宣布神拯救人的信息,使耶稣基督尽被传明(参提后4:17)。因此,我们若要传福音,怎可不读书呢?
五、读书是要回应时代
福 音的信息需要与当下的文化关联起来。基督徒是世上的盐和光。要在世界上发挥盐和光的作用,不能不了解我们所处世界的文化。上世纪初叶,美国基要主义面对现 代主义思潮的冲击,退出了学术文化界,导致了教会与社会的隔绝,教会越来越退出公共领域,失去了盐的作用。今天中国教会面临中国传统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的双 重挑战。然而,中国社会中很少能够听到基督徒回应社会、回应时代、回应哲学界的声音。在最近10年 里面,中国教会提出神学思想的建设,目的是要回应社会和时代的发问,而神学思想的形成,是教会本着上帝的启示,针对时代的问题所作的反省和回应,这种与时 代的对话是不能停止的。我们若要忠于主所托付给我们在世上的使命,我们必须对当代的文化有所了解,并积极地从正统信仰的角度对当代文化做出回应,所以我们 必须读书。
结语:赫 尔弗·卢梭说:“没有不能纳入基督教范围的真理。”我们追求各方面的知识,是为了理解《圣经》;理解《圣经》,是为了更清识主,更深爱主,过荣耀神的生 活。真正做到:书为我用,我为主用。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知识,追求知识的目的。所以,对于知识、学问,基督徒应当怎样看呢?答复是清楚的,要以神的眼光 为眼光,切不可轻看知识;要做一个追求知识,不断学习,常常读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