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诗歌音乐> 文章

赞美史话 | 09.09_第7首_夜尽光天歌

发表于:2024-09-03 00:36    浏览量:1015


.




          Father,we praiseThee,now the nightisover

经文黑夜白昼将近我们就当脱去昧的行为

光明的兵器(l312)


这首诗起源很早。早在圣安布罗斯(St.Ambrose,34O一397)时,教会中规定了一年中不同节日所应唱的歌曲,这些歌曲都是以拉丁文唱的。这首诗可能就是古代教会中唱的诗,经格列高利修订后,流传至今。圣格列高利(StGregoryI,约54O604),又称大格列高利,是欧洲从古代到中世纪的转折时期的伟大政治家、神学家、音乐家,青年时代学过法律,曾任罗马行政长官,但他终于舍弃名利,将全部财产捐给了修道院,并自任院长。59O年起任教皇驻君士坦丁堡代表,在伦巴底族人侵罗马城时,他施展他的能力和威望,挽狂澜于既倒,保全了欧洲文化,奠定了基督教在欧洲的统治基础。


格列高利对于教会音乐也有很大的贡献。他综合了犹太教的圣殿崇拜、希腊的歌剧与颂诗,以及教会原有的群众歌咏,在音乐体裁上集成了属于单声部歌调(又称“平咏”)①.


这首《夜尽光天歌》是修道士们于夜间盼望天明时所唱的。每当夜尽天明、晨光熹微时,修道士们共聚圣堂歌唱称颂主;其中也含有儆醒等候主再来的寓意。按当时思想,救主再来虽然如此迟延(路12:35—4O),但当信徒引颈长望时,必能以克服肉体的软弱,来达到健全完整;最后的快乐乃是得以上升天庭,追随主的众圣。也正是这种信仰,带领了中世纪的信徒在黑暗之中看见了光明,欣然负起生活重任,在当时如同明灯照耀。


格列高利的“平咏”至今在天主教崇拜中仍沿用不衰。其中有若干唱段经近代音乐家修改后,也已成为基督教圣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第98首《奇妙十架歌》所用曲调《汉堡》便是梅森博士根据格列高利“平咏”修改作成的。


格列高利还曾亲自教唱,他指挥用的小棒至今还在罗马教廷博物馆中展览着。


《夜尽光天歌》的曲调是来自古代教会中的启应对唱曲(Antiphone,参阅第66首),是从1681年法国所出版的《启应对唱曲唱法集》中引来,但并不是法国传统曲调,而是取材于法国出版的古代教会启,应对唱诗集,原曲调名叫《CHRISTE SANCTORUM》。

 

平咏(Plain Song),也有译作“素歌”,是一种平稳的单声部歌调,节奏比较自由。它不分小节,没有伴奏,为古代基督教会中所用的赞美歌曲。通常包括两种主要乐曲:一是供特定的弥撒(圣餐)用,一是供每日定时祈祷时所唱诵的歌曲。



注:本文摘自《赞美诗(新编)史话》 王神荫编著


播音:宋晓锋

编辑:庄期凯

初审:宋晓锋

复审:庄期凯

终审:蒋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