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
“有一个大臣,他的儿子在迦百农患病。 他听见耶稣从犹太到了加利利,就来见他,求他下去医治他的儿子,因为他儿子快要死了。耶稣就对他说:‘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约4:46-48)
默想:
贯穿整个故事,主耶稣似乎是在心情比较低落的状态下行神迹。这种让人觉得比较异常的情绪,跟主对神迹的态度、百姓对耶稣的认识有极大的关系。
主以谚语“先知在本地是没有人尊敬的”(44)作为引子,以自己所行的神迹来证实加利利人的态度:“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48)这充分显示了他对因神迹而信之人的态度,其中非常到位的挑战是“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的信仰会不会垮塌?”
这实在挑战今日教会许多一味追求神迹奇事的信徒。神迹奇事本身没有问题,因它是主彰显荣耀与能力的手段之一。但对跟从主的人来说,跟从主的原因是神迹?跟从主的目的是神迹?跟从主的满足也是神迹?那么,若有一天主不行神迹,即“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信仰还能不能持守到底?从耶稣钉十字架开始,及至历世历代的教会,似乎在遇到信仰的逼迫、遭遇不公平的待遇时,神迹奇事也难以看见。那个时候,正是考验我们信仰纯真性的时候。今日教会里,你也似乎很少看见神迹奇事,是不是因此就对教会、对牧者,甚至对主耶稣产生质疑?这种建立在“见神迹”之上的信仰,是建立在沙土上的,是无法抵御风雨的。
借此,我们从两个角度来思考神迹在信仰历程中的作用:首先,神迹在耶稣工作中充当的角色不外乎是吸引人到主面前的媒介,目的是为基督的传讲作准备,却永不能替代基督的道,人也不能停留在因神迹而信的状态,更不能一味地以神迹为重,高举神迹、追求神迹。其次,耶稣对神迹的态度是他故意将神迹行在暗中,因为重点在人信神的话,而不是神迹本身;行完神迹之后,他就暗暗离开,显示神迹并不是最重要的;他更是指责犹太人看见神迹又不信的信仰状态,使我们清楚信仰不能只凭眼见,而在于真正得着真理、明白真理、活出真理。
祈祷:
主啊,赐我们真正明白你的心意,在你的真理里扎根,因为神迹不能使我们明白十字架的真义,不能引我们悔改、除罪、得救。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本文来自:《他名叫耶稣》灵修系列(陈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