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思澄之声 > 静听轻说> 文章

5月29日,代替软弱、担当疾病(太8:14-17)

发表于:2023-05-29 00:06    浏览量:7435

.

金句:

“耶稣到了彼得家里,见彼得的岳母害热病躺着。耶稣把她的手一摸,热就退了;她就起来服侍耶稣。到了晚上,有人带着许多被鬼附的来到耶稣跟前,他只用一句话就把鬼都赶出去,并且治好了一切有病的人。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说:他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太8:14-17)

 

默想:

 联系上文,耶稣跨越了圣洁的界限(太8:1-4)和种族的界限(5-13)之后,在此跨越了性别的界限,对一位女性施行医治的大能。耶稣时代,女性地位低下,被视为一种财产,与奴隶无异。耶稣的“手一摸”所带出的效果是即时的,使彼得岳母从“发烧躺着”到立即“起来服侍耶稣”。前者显示热病的厉害,使一个正常人无法工作,痛苦地与疾病搏斗,后者则突显耶稣的大能,使她立刻恢复,有力量服侍耶稣和家人。

 经文用“到了晚上”表明许多人等到安息日过后,来到耶稣面前寻求医治。同时,经文强调耶稣不单“用一句话就把鬼都赶出去”,也“只用一句话……治好了一切有病的人”。与上文的“手一摸”一样,都是要彰显耶稣的大能,是任何医生无法做到的。

 本段经文是前面三个神迹的小结。马太引用以赛亚先知的预言:“他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很明显,马太与犹太传统的认识相同,认为罪与疾病是分不开的,所以他将焦点放在 神仆医治的角色上。

 耶稣道成肉身的目的是“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1:21),但他也借着医病、赶鬼来担当人们的忧患与痛苦。彼得见证说:“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彼前2:24)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大肆渲染、高举神迹,忽略最核心的使命——十字架的救赎。正如圣经学者格林所说:“马太在这里描绘的,是一位由启示的山下来(5-7章)、然后进入死荫幽谷的主;在他将要进入的这幽谷里,是疾病和魔鬼掌权的地方。但他愿意背负这沉重的担子,里面装载的,是破碎人生的痛苦、凌辱、创伤,就如他后来甘愿背负人类的罪一样。先知的话就这样应验了,应验程度之深,是他永远不可能想像的。”[注1]

 结合太8:1-17的记载,主对长大麻风者的“我肯”,正是“代替软弱、担当疾病”的宣告。在此基础上,道成肉身更要舍己、拯救罪人,其降卑、传道、医治、受苦、钉死,都是基于他的“我肯”。

 

祈祷:

       主啊,遇见你是我们永远的福分。感谢你温柔的呼唤,感谢你爱的触摸,这都源自你完全的舍己与担当。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注1]格林:《马太福音》,黄元林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2013年,第187页。


 播音:吕东梅     姊妹

          编辑:思澄堂传媒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