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诗歌与音乐> 文章

赞美史话 | 09.06_第5首_亚伯拉罕的主歌

发表于:2024-09-03 00:35    浏览量:425


.


    


The God of  Abraham praise

经文:“亚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417)

据《新编》五线谱版载,这首诗的词句是源于希伯来圣诗,经奥利弗斯改编;曲调也是源于希伯来圣诗,经莱昂改编而成。1875年由《古代与现代赞美诗集》的编辑配以和声。


奥利弗斯(T.Olivers,1725-1799)生于英国的威尔士,4岁时父母双亡,失去了家庭的温暖与教育,流浪街头,不务正业;青年时代学制鞋,也不安心,私自逃跑,靠借钱赖账过日子。一次他偶然到

卫斯理同工怀特菲裴尔的布道会听道,听到“这不是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吗?”(32)讲到人的得救如同从火中取栗,需要立时果断与勇气。他深受感动,幡然悔悟。他自己作见证说:我在15岁时,

已经变成为全村最坏的小孩,但从那次听道之后,我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他以实际行动表示他的悔改自新------追随卫斯理兄弟从事布道工作22年之久。1775年约翰.卫斯理委派他负责卫斯理印刷

局,协助卫斯理编辑出版布道杂志。但在神学思想上他强烈的加尔文观点与卫氏的亚美尼亚观点发生冲突。1789年被调职,因他未经卫氏同意,擅自在出版的杂志上添上自己的观点。但神学观点不同并不影响他们的友谊。他跟随卫斯理二十多年,骑马旅行布道10万英里。1791年卫氏去世,他写了一首文情并茂的诗悼念他的灵性导师;8年奥氏去世,遗嘱将他安葬在他所敬佩的卫斯理牧师之旁。奥氏

所写的圣诗只有四、五首(《亚伯拉罕的主歌》是其中之一),却都是上乘之作。


这首诗约作于1770年。有一天,奥利弗斯前往伦敦爵士街犹太人的大会堂,参加他们的节日崇拜,听到该堂祭司莱昂(MLyon1751-1797)唱犹太教信经。这个信经在犹太会堂里每日清晨诵读,而在

节日和安息日的前夕则用传统的曲调唱颂。相传这首曲调是1404年留传下来的,是照犹太教拉比根据传统的摩西十三经改编的,诗韵优雅庄严,奥氏听完之后深受感动。莱昂将这首诗抄给奥利弗斯,他就

根据犹太教的信条,加上基督教的观点,动手写这一首诗。是按当日他在犹太大会堂听到那位祭司莱昂所唱的而谱写,所以这首诗的调名仍沿用犹太人习惯,称之为《莱恩尼(LEONI)》。



 约翰.加尔文(JCalVin1509-1564)16世纪宗教改革家,加尔文宗的创始人。1536年发表了主要神学著作《基督教原理》,否认罗马教会的权威。认为人的得救与否,贫穷与富贵,早已由神预定。实行长老管理教会。他的这一观点,被称为预定论

注② 亚美尼亚观点:不同意加尔文的绝对预定论,认为人得救虽然要靠基督的恩宠,却亦取决于各人的自由选择,视其是否愿接受救赎而改恶从善


注:本文摘自《赞美诗(新编)史话》 王神荫编著


播音:宋晓锋

编辑:庄期凯

初审:宋晓锋

复审:庄期凯

终审:蒋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