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在伯利恒之野地里有牧羊的人,夜间按着更次看守羊群”(路2:8)。
这首诗的作者朱味腴老牧师,是编入《新编》中的。创作圣诗作者中最年长的一位,1982年送交此稿时已是92岁高龄了。他已于1986年在常熟蒙召归天,享年96岁。
朱味腴生于1890年,家庭贫苦,仅受三年私塾教育,靠刻苦自学打下文化基础。1914年全家在无锡受洗,以后决志弃商传道,被按立为监理会牧师。他一生乐于服从教会的调派,先后在无锡、宜兴、苏州、上海、湖州、太仓、常熟等地宣扬福音,还曾担任太仓、常州两教区的教区长。新中国成立后,他支持教会实行三自,于1953年退休时提出,为减轻教会经济负担,不受退休薪金,生活费用由子女自愿负担。卫理公会华东年议会执行委员会为此作出决议,将他应得的退休金按月提出储存,作为神学奖学金之用。
据熟悉他的信徒反映,朱味腴为人谦和、虽清贫、却高雅,常穿一件普通的长衫,着布底鞋,仪态朴素。他有极好的文学素养,讲道时常引用古文典故,有诗一般的语句,给人如饮于山涧清泉之感。他勤于写作,曾写过《味腴讲道集》一至五集,由广学会出版。他也喜欢写诗,在被按立牧师时写道:“彻悟福音若梦醒,皈依真理一身轻,春秋白日传天道,风雨黄昏读圣经”。
《新编》编辑部时史奇珪(简历参阅第9首)牧师少年时是在苏州圣约翰堂牧师朱味腴手下入教,对这位老牧师十分敬佩。1981年,他从朱牧师的妹妹朱景英同工(上海景灵堂传道)处得悉,朱牧师多年来写下一些赞美诗,虽经“文革”但还有所保存。史牧师立即去信索取,得一小本手稿,编辑部同工见了甚为,兴奋,随即从中选出两首,即这首与第137首。
据作者本人说,这首诗约写于1921年,当时与他合作的还有一位吴敬人同工。吴敬人是一位敬虔的基督徒,在东吴大学读书时听李叔青博士的讲道而信主,毕业后在上海青年会中学任教,后任无锡东吴实业中学校长,于3O年代去世。朱味腴对发表其诗歌,态度谦逊,不愿留名,但却建议这首诗发表时应把吴敬人的名字写上。“不然人在人情在,人不在人情不在,吾侪基督徒大不可也”。为了历史的真实性,编辑部决定这首诗署上他们二人之名。
这首诗原来的词句是“圣夜静,圣夜咏,明星烂,天地清。水寂山眠,万籁无声,卿云缭绕拥着伯利恒,此时诞生天婴”。每节的内容与表达的情绪都与《平安夜》相近,可以用《平安夜》的调子来唱。但作为中国牧长的诗,理当有中国自己的曲调,朱味腴是史奇珪的“牧师”,史奇珪义不容辞为它另谱了此曲。
在谱曲过程中,史奇珪努力使其曲调符合诗词的意境(字句作了必要的调整)。从圣诞夜“水寂山眠”般的宁静起始,随着音调的上升,律动的加强,趋向高潮,落实于末一句“恩光辉耀”的欢颂。在音乐手法上,采用近年流传的我国民歌调式,委婉起伏,容易上口歌唱。
这首诗适宜在圣诞夜的崇拜中唱颂,能充分表达我们三国基督徒对天婴耶稣的无限崇敬。它已被译为英文,并被亚洲基督教协会出版的《竹声诗集》及美国长老会1991年出版的赞美诗集等所采用。《东风之歌诗集》还为它配上器乐伴奏。
注:本文摘自《赞美诗(新编)史话》 王神荫编著
播音:段红鹰
编辑:庄期凯
初审:宋晓锋
复审:庄期凯
终审:蒋 翔